随着信托公司陆续公布未经审计的2018年年报,去年严监管基调下的信托行业业绩逐渐浮出水面。
截至目前,已有61家信托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披露了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。总体来看,2018年业绩下滑成了信托公司的普遍现象。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,去年前3季度,行业共实现利润总额494.43亿元,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0.72%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已经到来的2019年,随着央行通过降准、MLF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,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,机构开始发力资产配置,“资产荒”成为开年以来金融机构的新难题。但对于信托行业此类非银机构来讲,则出现了信托资金荒和资产荒并存的情况。
行业整体净利下滑
中信信托金融实验室整理的数据显示,已公布未经审计年报的61家信托公司2018年平均净利9.24亿元,行业整体净利下滑6.1%。其中,38家公司净利增速同比下滑,占比近6成,净利下滑幅度最大的为华融信托。
统计数据显示,从营业收入来看,排名前五位的公司分别为中融信托、中信信托、平安信托、建信信托和重庆信托,分别为58.74亿元、56.38亿元、49.78亿元、45.35亿元、36.92亿元。
从净利润来看,中信信托以34.2亿元的净利润居行业第一,净利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为中信信托、平安信托、重庆信托、华能信托、华润深国投信托,分别为34.2亿元、31.74亿元、30.56亿元、24.18亿元、21.96亿元。
记者注意到,行业净利润前十名单变化也比较大,华能信托以24.18亿元的净利润从上年的第6位上升至去年的第4位,外贸信托、中航信托、江苏信托等上升较大,成功跻身业内前十。
从信托业务收入来看,2018年,中信信托以55.88亿元的信托业务收入遥遥领先,信托业务收入排名第二的平安信托为36.84亿元。相比信托业务收入,中信信托2018年固有业务收入表现平平,利息净收入7.65亿元,投资收益8.66亿元。
业内人士指出,受国内资本市场影响,信托公司固有业务风险压力上升,业务配置和收益波动加大。在去通道、破刚兑、降杆杆的严监管背景下,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和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,未来信托业加快转型步伐,逐步回归本源是大势所趋。
资金难找 资产难配
随着2018年画上句号,各行各业都已经开始积极布局2019年。在近一段时间央行采取降准、MLF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一系列操作后,市场流动性得到了充分释放。一位股份行相关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,银行间资金面的宽裕情况已持续多时,市场也有充分体现,最明显的是同行都在“争抢”高评级的债券。
接受记者采访的非银金融机构人士普遍认为,这种“资金宽裕”的情况,主要是银行机构感受最为明显,像信托这样的非银金融机构情形则较为分化。有的信托公司目前仍然感觉资金紧张,也有一些大型信托公司资金紧张情况相较于去年已经有了明显好转。
上述股份行相关业务人士表示,虽然资管新规颁布后,具体的细则标准有所放松,通道业务也可继续做,但“去通道业务”以及对非标压缩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。即使资金充裕,银行也不可能像此前2015-2016年那样向信托机构输出资金。
一家大型信托公司人士表示,目前资金其实是不紧张的,关键是找不到符合风控标准的优质资产。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,目前开展信托业务的资金和资产很难匹配起来。
业内人士分析称,一方面当前经济下行的趋势和预期很明显,资产质量本身确实有问题。另一方面,随着新规的逐步落地,资金的性质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,银行资金、保险资金的要求都有所提高,信托业务向主动管理类转型,产品形态开始发生变化。
另有银行人士称,目前仍处于资管新规过渡阶段,2020年到期之前,银行在资产配置上都尤其看重资产的期限和流动性,因此会出现对高评级债券哄抢同时对其他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又“不屑”的局面。
深圳择优家族管理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2019 粤ICP备20061884号
专注信托、专业分析、独立客观。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资产状况、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。
鉴于规定部分产品无法挂网,如需了解更多产品请联系我们